找到相关内容2215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紫柏大师生平及其思想研究

    除则在于闻思修三慧的熏发。他以《楞伽》为例,说明到:  盖《楞伽》,以八识二无我,五法三自性,转识成智为宗。彼不达此义者,以为得心之后,再无一事矣。殊不知,道可顿悟,情须渐除,而鼻祖所传之心,道也。《楞伽》所谓转识成智之法,治情之具也。(《全集》,卷二,〈法语〉,页六六五。)  真可认为,一个顿悟得道之人,并不代表当下已经转识成智、证得无余涅槃。因为情识并不会因为顿悟而除尽;要待情识除尽之后,方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771325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出的经典, 并末冠上「大乘」二字的头衔,而后出同本经典  的译本上则有「大乘」的头衔。 前后译本的内容,并无不同  。 例如唐代实叉难陀所译的大乘入楞伽,先前已有求那跋  陀罗所译的楞伽阿跋多罗宝经... 念。 「小乘」也不是梵文原意「低劣的教义」,而是与中国  小学比附,意为「基础的教义」。 这个错误直到罗什译之  后才得到纠正,使中国佛教从「格义」进入「判教」的新阶  段。  237 页  公元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惟俨法师:慈悲心与空观

    真正成就,是从离开有无对立乃至一切对立的境界上,自然显现出来的结果。《楞伽》说:“智不得有无,而兴大悲心。知人法无我,烦恼及尔炎,常清净无相,而兴大悲心。”这是没有主体与客体对立,觉者与被觉者的对立...   怜愍别人,这是佛教实践伦理的基本要求,而其成立基础是,任何人都爱自己,也必须爱别人。《六度集经》说:“众生扰扰,唯为身命,畏死贪生,吾心何异哉。” 南传《法句》说...

    惟 俨 ( 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、莲山双林寺住持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273331.html
  • 江灿腾:晚明《物不迁论》的诤辩研究(2)

    人之性源」,而应贵在「妙悟  212页  自心,心悟则回观文字,如推门落臼,固不难矣」(注12) 。于是他北  游入五台山习枯禅,直到在龙门开悟,方展《楞严经》为证。其后,  他对《楞伽》的探讨,则...专业性的沟通,反而对宗教根源性的维持,更能  贯彻到底。  214页  反之,对德清而言,他既在道源上能实证,则他已无所区别于佛  或世学的择取问题,因为一切只不过是「心意识」的「影响」罢了  。他在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273400.html
  • 禅是生活的宗教——耕云先生在中国佛学院的讲演

    ,热性不变,不热不能叫火。那么生命的属性是什么呢?各位可参参,不难得出解答。   从初祖一直到五祖,这是禅宗的如来清净禅。它主要的依据是《楞伽》。不必把《楞彻经》中每一句拿来印证,只要一句话:如来...原本如此,这是真理。真实的即是原本的。你能把你的心恢复到如其本来,那你就恢复了真心。上很多地方说真心、真如、如如,乃至摩诃般若,都是讲的真心。什么叫摩诃般若?大智慧。为什么不直接翻译成大智慧?因为它...

    何明乾 吴明纯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073456.html
  • 方寸论——四祖道信示牛头法融

    力量叫“自觉之力”。这个力量不是佛给你的,不是靠念咒的,而是自觉的。《楞伽》把这个能觉悟到的力量叫“自觉圣智”。   一切境界都是这个妄念玩的把戏。我们普通人,乃至一般修行人,都是活在乱七八糟的妄念下...相比。那么用功的修行人,但是就是没有像佛“睹明星而悟道”的那么一下,不行就是不行!沩山跟他讲了那么多,加上他自己那么用功,但是他知道自己就是没有“那么一下”,所有的努力就是只有修行的那个样子而已,但也...

    洪文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873951.html
  • 般若的两种论式----以龙树四句和智者四句为例

    识心是怎么造成法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注19 如《楞伽》云「开引计我诸外故,说如来藏」,即表示此义。  注20 普通说有二宗的对立,彷佛成了截然的矛盾,这...胆地以此粗疏的面貌世,算是为自己曾犯的错失留一见证吧!尚祈博  雅能不吝赐正!  参考书目  1. 《维摩诘所说》,鸠摩罗什译,《大正藏》册14。  2. 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,求那跋陀罗译,《大正...

    谢大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274037.html
  • 藏文 《声明要领二卷》

    应译为敬语,对其他则可用中等以下的词语,按照以前父王的钵阐布及大译师们集体翻译《宝云经》和《入楞伽》等时的规定翻译。」 (注二五)譬如,佛「眼」用spyan,佛「手」用phyag,佛「足」用...二、译经规则的订定与译经内容之限制  本书中关于翻译的规定主要有二项:一是译经规则的订定,一是许可翻译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一一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774048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经略说》:「《圆觉经》如此直接彻底的点出宇宙生命的究竟,可说是无上大密法……在这圆觉心体上,没有什么菩提、涅盘,烦恼即是菩提,『无有佛涅盘,亦无涅盘佛』(见《楞伽》),无所谓成佛不成佛,众生个个都是佛...正念离诸幻[2],先修定学持禁戒[3],  恒念我身四大合,四大各离身何处[4]?  注释:  [1]欲求如来净觉心……普令众生得开悟  页25  ─本(普眼章):「于是,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,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永恒生命的探讨

    层出着烦忧怖畏,乃由于智愚被伪装了的后果  ,智慧离人何尝远呢﹖只须辨别清澈,自然「念兹在兹」了  。大乘入楞伽分智为三等﹕  一、世间智 谓诸凡愚着我我所,执取二边,求诸有声  贪色等境,如是...,也不贪着,以无别的  心,随顺万变,为利乐一切众生,修习智慧,这是有为的无  为,超越的普遍,亦所谓究竟中道。楞伽经又显示智与识的  区别谓﹕「生灭是识,不生不灭是智﹔堕相无相及有无种种  相因是识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